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要点

胫腓骨干骨折(fractureofshaftoftibiaandfibula)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至内、外踝以上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占全身骨折13.7%。

解剖生理

1、胫骨略向外弯,有12-15度生理弧度,骨干的上2/3呈三棱形,下1/3逐渐变为四方形,中下1/3交界处相对较细,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2、胫骨前内侧无肌肉附着,仅被皮肤覆盖,骨折移位大者,易刺破皮肤,造成开放性损伤。

3、胫骨上1/3后方有腘动脉及其分支胫前动脉、胫后动脉通过;腓骨小头的内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该部位骨折,有可能损伤血管和神经。

4、胫骨的滋养动脉于上1/3后方进入骨皮质下行,支配中、下段血供,因此胫骨中下段骨折,血供破坏,可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分类

胫腓骨骨干骨折可分为:

1、胫腓骨干双骨折

2、单纯胫骨干骨折

3、单纯腓骨骨折

4、前者最常见,由于所受暴力大,骨和软组织损伤重,并发症多,治疗较困难。后两者少见,常因直接暴力引起,移位少,预后较好。

临床表现

1.症状:患肢局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

2.体征:患肢可有反常活动或明显畸形。由于胫腓骨表浅,骨折常合并软组织损伤,形成开放性骨折,可见骨折端外露。胫骨上1/3骨折可致胫后动脉损伤,引起下肢严重缺血甚至坏死。胫骨中1/3骨折可引起骨筋膜室压力升高,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可有张力增加。胫骨下1/3段骨折由于血运差,软组织覆盖少,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腓骨颈有移位的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可出现相应感觉和运动障碍。骨折后期,若骨折对位对线不良,使关节面失去平行,改变了关节的受力面,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小儿青枝骨折表现为不敢负重和局部压痛。

诊查要点

1、有明显外伤史;

2、患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摩擦音

4、DR显示骨折。

警惕:

1、骨筋膜室综合症:5P征。

2、血管损伤:多见于胫骨上1/3骨折。

3、腓总神经损伤:多并发于腓骨上段骨折

治疗方法

1、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

①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轴线;

②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2、整复方法:手法复位时,可在麻醉下,患者取半卧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呈30°-40°,一助手站于患肢外侧,用肘关节套住患肢腘窝部,另一助手站于足部,一手握住前足,一手握足踝部,用力相对拔伸牵引3-5分钟,矫正重叠畸形,然后医者用分骨夹挤或提按推挤手法将骨折对位。

3、固定方法:①夹板、石膏固定:适用于青枝骨折、裂缝骨折及不全骨折,移位不大的横断骨折或锯齿状短斜面骨折。

②手术治疗: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支架外固定。适用于胫骨横形骨折、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胫骨干骨折,尤以多段粉碎骨折效果好,但要求设备齐全。

髓内针内固定

无论闭合性或开放性小腿骨折均适用,尤其是后者,更具有适用价值。

外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仍不能达到满意复位;有较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干骨折,或合并小腿筋膜间隔综合征,或肿胀严重起水泡。

功能锻炼

①整复固定后,即做趾、踝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活动,2-4周内指导进行膝关节挺直、抬腿练习及下床不负重步行锻炼,患肢由伸直位,逐渐屈曲90,以防止关节强直,注意循序渐进训练。8-10周后根据DR及临床检查,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即可去除外固定。

②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下肢CPM锻炼,1-2周扶拐下地,6-8周后逐渐负重行走,粉碎性骨折应延长至8-12周有连续骨痂生长后方可逐渐负重行走。

推荐阅读

??今日领取-医院创伤骨科手术学及视频

??今日领取:医务人员必备的65套精美PPT模板

??今日领取:近个骨科创伤骨折手术视频集合

??今日领取:毕业论文写作攻略

图文来源:骨今中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意见。??让分享、阅读成为习惯!赶快来投稿吧!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wmi.com/tsszz/14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