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伤弧菌
-如何降低感染的风险
-该如何预防、感染后如何治疗
背景创伤弧菌感染是一种较少见而又具有致命性的重要疾病。年,英国报道了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的事件。在美国,创伤弧菌是海产品消费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日本每年创伤弧菌败血症病例数约为余例。我国台湾地区~年间,每年创伤弧菌感染人数为13~26例,而国内在年首先报道了1例因创伤弧菌败血症死亡的案例,随后,国内陆续有创伤弧菌败血症病例的报告,大多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那么,悲剧的始作俑者——创伤弧菌到底是什么?为何有如此致命的杀伤力?
1.什么是创伤弧菌创伤弧菌(V.vulnificus)是生长在温暖海水中的一种细菌,对低温敏感,低温储存能抑制其生长。对于健康人群,感染创伤弧菌后可能在24至48小时发生突然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昏迷和皮肤损伤。
创伤弧菌对大多数健康人群并无生命危险,但对某些长期病患者有严重健康威胁可能出现原发性败血症,比如:
肝病或酗酒人士
糖尿病
血色素沉着病
艾滋病患者
有肝脏疾病的人士在感染创伤弧菌后,更可能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死亡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倍。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即使发生肝脏损伤,病人也不一定会意识到,因为可能并没有明显症状。例如饮酒可能导致肝损伤,即使每天仅两三杯。任何人都有感染的可能,但对于上述的长期病患出现血液感染及致命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2.传播途径创伤弧菌可以通过食用生的或未彻底煮熟的海产,特别是从暖和海水中的蚝而感染。还可以通过伤口,尤其是伤口或软组织接触内有细菌的海水及海产时感染。现在没有资料显示创伤弧菌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3.如何降低风险美国FDA表示,因为创伤弧菌不是来源于海水污染,并且感染细菌的牡蛎在外形、气味和口感口味都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即便是信誉良好的餐厅、或来自“干净”水域的水产都不能保障其安全性。创伤弧菌既不耐寒也不耐热,把食物放在冰箱里可减少或预防细菌繁殖;烹煮食物则能有效减低致病风险。海产(尤其是贝类)进食前一定要先彻底煮熟。可以的话,带壳贝类在烹煮前宜先去壳,让热力较易渗透;或以摄氏度煮至贝壳张开,然后再多煮三至五分钟。
4.感染后如何治疗生食海鲜若产生不适,医院救治,确认为创伤弧菌感染的,应立即接受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部份患者可能须要接受深切治疗。为了阻止感染扩散,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或须接受外科手术,例如清除坏死组织或截肢。
5.其他预防方法预防创伤弧菌感染,尤其是一些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及长期病患者,应注意下列事项:
前往菜市时,避免皮肤接触污水。
避免伤口接触海水或生的海产。
留意海产的尖刺部份,如鱼鳍、虾头和蟹等以免刺伤。
处理生的海产时,应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如手套等。
妥善将熟食和生的海产分开处理,以免交叉汚染。
如出现病征,例如皮肤红肿和疼痛等,应立即求医。
案件延伸创伤弧菌不一定能反映餐厅的卫生安全情况。在这一次事件中,自助餐厅涉嫌无牌经营,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餐厅在未取得相应经营许可时,提供生鲜行为属于违规超范围经营。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撰稿人:刘夏阳博士
深圳标准技术研究院食品药品安全研究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