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厉山镇柞蚕养殖生产见闻

随县厉山镇柞蚕养殖生产见闻

又见茧农笑开颜

——随县厉山镇柞蚕养殖生产见闻

本报常跃耀通讯员龚承斌胡晓霞

4月25日,来到封江口水库区东岸的随县厉山镇海潮寺村,这里有我省5万亩柞蚕养殖生产基地。在该村12组蚕山上,养殖户叶天章带着草帽,看着二眠起后约两公分长的蚕宝宝们正吃着翠绿的栎树嫩叶,高兴地说:“今年的柞蚕长势不错,又有山东及东北的客户来订购,蚕农们赶上了一个好年景。”

苦守旧业盼转机

正悉心观察孵茧车间温度的柞蚕制种场场长刘成兵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柞蚕制种及放养推行到周边的高城、殷店、天河口、尚市、新街等多个乡镇,年产鲜茧最高可达150万斤,外贸公司相继在封江、高城等地设立蚕茧收购站,统一经销,主要出口到前苏联等国,为当时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和农民创收作出极大的贡献。至上世八十年代末,由于现代合成材料的研制和推行运用,蚕茧出口受阻,外贸、蚕工、茧农一根绳上的“3蚂蚱”望蚕兴叹。今年55岁的蚕工裴维亚1979年高中毕业后和爱人何慧琴一同从随南的洪山招入柞蚕制种场,谁知刚过上几年双职工的舒心生活,随着柞蚕业的萧条,同场子里50多名蚕工一起,堕入工作、劳动、生活的窘境当中,何慧琴说:“好在是在山区,我们拓荒种莱,捡周边农民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朋友的荒田旁地种麦插秧解决吃饭问题,那几年一年两万多块钱的财政补贴,我们大家伙可真是瓣着用啊!就是这样,我们每一年坚持制种,那怕只生产几十斤,不能失‘种’啊!”该场辖村原支书余长伦感慨地说:“蚕场几十年为我们柞蚕放养农户提供蚕籽,那时实行的是统一工资制,又身居山区,真是工作辛苦薪水少,又逢那几年鲜茧没有销路,农户不养蚕了还有农田,那几年真不知他们拖家带口怎样熬过来的。”

柞蚕养殖又一春

当日,放眼望去,蚕场四周山峰叠嶂,在山间小路两侧,映入眼帘的是蚕山上一片片人工盆景似的栎树,正在自家蚕山上清算杂树散枝的海潮寺村十五组柞蚕养殖大户尹登明高兴地说:“多亏了蚕场的蚕工们不计得失为我们养蚕户留了一条致富路,前几年蚕茧市场好转后,我每一年要放养差不多5斤蚕籽,收鲜茧2500斤左右,价格从每斤4元涨到去年15元。现在价格好,放养一斤籽可以赚5000多元。”柞蚕放养基地的海潮寺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村支书刘升国给我们算了一笔账:2010年该村520户放蚕籽约750斤,从清明(4月5日)前后至芒种(6月6日)前后蚕上山到结茧、摘茧下山,满打满算只有60天时间,茧农就收鲜茧近40万斤,每斤均价不低于13元,真叫“吹糠见米”。

生态经济兴产业

“茧壳经漂白拉丝后是上等衣、被褥的材料,蚕丝具有保暖、贴身、透气等优点,而蚕蛹是制作营养保健品的核心原料,富含十八种氨基酸,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延年益寿功能,山东及东北大部分居民喜好食用。”刘成兵拿了一袋己整理包装好了的蚕娥介绍道。从山东威海赶来收购蚕娥的经销商于海阳说:“在当地新鲜雄娥卖到60元一斤,鲜蚕蛹就更贵了,每斤可以卖到200元,在饭店酒楼可同上等海鲜媲美”。该场连续5年制种产量均突破了500千克,可供给场邻近的厉山镇海潮寺村及高城镇新屋村近800个农户放养,柞坡(山场)3万余亩,年产鲜茧突破25万千克,蚕农直接经济经效益达750万元,户均收入近9400元。近年来该场又从江苏、东北等地返购优良柞蚕茧丝,生产床上用品茧丝被3000余床,虽是手工产品,但比大型超市商场销售的高级蚕丝被具有物美价廉之优。“如果蚕山放养面扩大到10万亩,鲜茧产量突破200万千克,鲜茧就可以就地生产加工,保鲜蚕蛹、巢丝、丝棉衣被加工就可构成制种、养殖、蚕产品加工‘一条龙’,一个现代化的柞蚕经济产业链触手可及。”刘成兵对柞蚕养殖和蚕茧的开发利用充满信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wmi.com/tsszz/85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