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下肢骨分别由与躯干相连接的肢带骨和游离的自由肢骨组成。上、下肢骨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上肢骨每侧32块,共64块,下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详细掌握这些骨的解剖,对临床手术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结合彩色图谱全面解析,值得参考借鉴!
由于人体直立,上肢从支持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灵活运动的劳动器官,下肢起着支持和移位的作用。因而,上肢骨纤细轻巧,下肢骨粗大坚固。
附肢骨的配布__上肢骨
下肢骨
肢带骨
肩胛骨、锁骨
髋骨
自由肢骨
近侧部
肱骨
股骨
中间部
桡骨、尺骨
胫骨、腓骨、髌骨
远侧部
腕骨(8)、掌骨(5)、指骨(14)
跗骨(7)、跖骨(5)、趾骨(14)
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锁骨
锁骨呈“~”形弯曲,横架于胸廓前上方。全长可在体表扪到。
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有小关节面与肩胛骨肩峰相关节。
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锁骨位置表浅,易发生骨折,骨折部位多位于内、外侧交界处。
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锁骨是唯一直接与躯干相连的上肢骨,呈杠杆状支撑肩胛骨,使上肢远离胸壁,以保证上肢的灵活运动,并将应力自上肢传给躯干。
肩胛骨
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介于第2至第7肋之间。可分二面、三缘和三个角。腹侧面或肋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浅窝,称肩胛下窝。背侧面的横嵴称肩胛冈。冈上、下方的浅窝,分别称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与锁骨外侧端相接。上缘短而薄,外侧份有肩胛切迹,更外侧有向前的指状突起称喙突。内侧缘薄而锐利,因邻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称腋缘。上角为上缘与脊柱缘会合处,平对第2肋。下角为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外侧角为腋缘与上缘会合处,最肥厚,朝外侧方的梨形浅窝,称关节盂,与骨头相关节。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内侧缘及喙突都可在体表扪到。肩胛骨骨折多见于直接暴力损伤,可分为体部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肩胛盂骨折、喙突骨折和肩峰骨折,其中肩胛骨体部骨折最为常见。(二)自由上肢骨
肱骨
肱骨是上肢最大的管状骨,分为肱骨体及上、下两端。上端有朝向上后内方呈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解剖颈。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大、小结节向下分别延伸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结节间的纵沟称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是肱骨头骨松质和骨干骨皮质交界的部位,较易发生骨折。肱骨体上半部呈圆柱形,下半部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内侧缘近中点处有开口向上的滋养孔。下端较扁,外侧部前面有半球状的眩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内侧部有滑车状的肱骨滑车,与尺骨形成关节。滑车前上方可见冠突窝;肱骨小头前上方为桡窝;滑车后上方为鹰嘴窝,伸肘时容纳尺骨鹰嘴。小头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后方的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经过。下端与体交界处,即骨内、外上髁稍上方,骨质较薄弱,受暴力可发生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大结节和内、外上髁均可在体表扪到。
桡骨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称桡骨头,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其周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相关节;头下方略细,称桡骨颈。颈的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是二头肌的抵止处。桡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为薄锐的骨间缘(又称骨间嵴),与尺骨的骨间缘相对。外侧面中点的粗糙面为旋前圆肌粗隆。下端前凹后凸,外侧向下突出,称茎突。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体表可扪及桡骨茎突和桡骨。
尺骨
尺骨居前臂内侧,分一体两端。
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圆形深凹,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后上方的突起为鹰嘴,前下方的突起为冠突。冠突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尺骨体上段粗,下段细,外缘锐利,为骨间缘,与桡骨的骨间缘相对。下端尺骨头,其前、外、后有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下面光滑,借三角形的关节盘与腕骨分隔。头后内侧的锥状突起,称尺骨茎突。生理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约低1cm。鹰嘴、后缘全长、尺骨头和茎突均可在体表扪到。
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1)腕骨
腕骨属于短骨,共8块,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桡侧向侧分别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8块腕构成一掌面凹陷的腕骨沟。各骨相邻的关节面形成腕骨间关节。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形成椭圆形关节面,与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下端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腕骨骨折多由间接力引起,以舟骨骨折最为多见。
2)掌骨
掌骨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近端为底,接腕;远端为头,接指骨;中间部为体。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的鞍状关节面相关节。
3)指骨
指骨属长骨,共14块。拇指有2节,分为近节和远节指骨,其余各为3节,分别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每节指骨的近端为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远节指骨远端掌面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
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
髋骨为不规则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闭孔。
左右髋骨与骶、尾骨组成骨盆。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汇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
1)髂骨
髂骨构成髋骨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2/5,翼上缘肥厚,形成弓形的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
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突起,称髂结节。
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薄锐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的浅窝称髂窝,为大骨盆的侧壁。髂窝下界有圆钝骨嵴,称弓状线。髂骨翼后下方粗糙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借韧带相连结。髂骨翼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
2)坐骨
坐骨构成髋骨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
体组成髋臼的后下2/5,后缘有突起的坐骨棘,棘下方为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
坐骨体下后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坐骨体与坐骨支移行处的后部是粗糙的隆起,为坐骨结节,是坐位时体重的承受点,为坐骨最低部,可在体表扪到。
3)耻骨
耻骨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二支。
体组成髋臼前下1/5。与髂骨体的结合处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支。
耻骨上支上面的锐嵴称耻骨梳,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耻骨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为耻骨嵴,可在体表扪到。
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两侧联合面借纤维软骨相接,构成耻骨联合。
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孔,活体有闭孔膜封闭。孔的上缘有闭孔沟。
髋臼
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月状面。窝的中央未形成关节面的部分,称髋臼窝。髋臼边缘下部的缺口称髋臼切迹。
因骨质疏松和骨质脆弱导致的髋骨骨折是常见的老年性骨折。
(二)自由下肢骨
股骨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体高的1/4,分一体两端。
上端有朝向内上的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头中央稍下有小的股骨头凹,为股骨头韧带的附着处。
头下外侧的狭细部称股骨颈。颈与体的夹角称颈干角,男性平均°,女性平均°。
颈与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形隆起,称大转子;内下方的隆起,称小转子,有肌肉附着。
大转子内侧面的凹陷称转子窝。为闭孔内外肌腱及上下孖肌腱附着处。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两者之间称股骨粗隆间,是骨折多发处。大转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
股骨体略弓向前,上段呈圆柱形,中段呈三棱柱形,下段前后略扁。
体后面有纵行骨嵴,为粗线。此线上端分叉,向上外延续于粗糙的臀肌粗隆,向上内侧延续为耻骨肌线。
粗线下端也分为内、外两线,两线间的骨面为腘面。粗线中点附近,有口朝下的滋养孔。
下端有两个向后突出的膨大,为内侧髁和外侧髁。内、外侧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光滑的关节面。
两髁前方的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与髌骨相接。两髁后份之间的深窝称髁间窝。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称收肌结节;为内收肌腱附着处。它们均为体表可扪及的重要标志。
髌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面相关节。
髌骨具有保护膝关节,避免股四头肌腱对股骨髁软骨面的摩擦,增加膝关节稳定性的功能。髌骨可在体表扪到。胫骨
胫骨居小腿内侧,是粗大的长骨,为小腿主要承重骨。分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上前各有上关节面,与股骨髁相关节。
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
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于体表均可扪到。
胫骨体呈三棱柱形,较锐的前缘和平滑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称骨间缘。后面上份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
体上、中1/3交界处附近,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方的突起称内踝。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内踝可在体表扪到。
由于皮下组织和肌肉较薄弱,血供较差,胫骨挫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
腓骨
腓骨细长,位于胫骨外后方,分一体两端。
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头下方缩窄,称腓骨颈。体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体内侧近中点处,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
下端膨大,形成外踝。其内侧有外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腓骨头和外踝都可在体表扪到。
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
跗骨共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
后列包括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骨、外侧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跗骨几乎占据全足的一半,与下肢的支持和负重功能相适应,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的下关节面相关节。
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内下方隆起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体表标志。足舟骨前方与三块骨相关节,外侧的骰骨与跟骨相接。
跟骨骨折为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2)跖骨
跖骨共5块,由内侧向外侧分别为第1~5跖骨,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但比掌骨粗大。
每一距骨近端为底,与跗骨相接,中间为体,远端称头,与近节趾骨底相接。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称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
3)趾骨
趾骨共14块。踇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
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踇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
-学习一门谁也抢不走的技术
-必定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你的前半生别人帮你决定
-你的后半生请自己掌控
-投资自己就是最好的升值
每月一期的超级柔动态(静态)整骨手法在沈阳的学习班因疫情,暂停了几期,3月26号决定从新开课,有意者请联系本人,期待你们的到来!!!
招生对象;开诊所的医生,养生馆,按摩馆,美容院,理疗馆,保健会,足疗保健所等搞健康行业的老板和员工,医院的院长,医生,护士等。不管你有没有正骨的基础,保证都可以学会。完全实战技巧不罗嗦。
讲解的内容有;本期加入了骨盆修复,腹直肌修复,一直私密等产后康复的课程,还有各种病原发点的诊断,筋膜诊断,骨骼诊断后,用超级柔和的整骨手法,只用10克到5公克的力调理,患者全程无痛苦(不管男女,有没有基础,都保证能学会;特别是女性,因用力极小谁都可以做!)
1;头部,颅骶椎疗法里的部分手法,主要调理失眠,偏头痛,各种发烧,眼干眼涩,眼部抽动症,耳聋耳鸣、牙疼,落枕,面部痉挛面瘫后遗症,转头痛后枕部痛等。
2;颈椎病的几种调理手法,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调理,不怕老年人有骨质酥松症,大人小孩通调.(兼不管多严重,一次治愈的方法)这是超级柔动态整骨的绝技之一,颈椎变直,反弓,颈椎间盘突出等。
3;大椎包,也称富贵包的调理手法,再严重的也不超过三次。
4;各种肩周炎的调理方法,(可一次治愈)肩周的各种疼痛,
5;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的调理手法,(可一次治愈)腕管综合征,腱鞘炎的调理手法。
6;胸椎的调理手法,背部疼痛(和脊柱相关联的内脏疾病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7;肩胛骨上下旋内外转移位的调理,肩胛骨缝疼及各种不适
8:腰椎错位,急性扭伤,肾虚腰痛,脊柱侧弯,包括S型侧弯,C型侧弯,高低肩的调理与腰间盘脱出,膨出,内滑脱,椎管狭窄,闪腰岔气,急性腰扭伤,弯腰痛,后仰痛以及各种腰痛的调理方法(含一次治愈的方法)
9;骨盆的调理,包括产后骨盆修复,漏尿,性冷淡等。骶髂关节半脱位引起的,软组织挛缩引起的长短腿,耻骨分离,跷二郎腿引起的骨盆旋转错位,偏歪,前倾,后倾的调理,骶骨错位,尾骨错位的调理。
10;股骨头坏死的手法调理
11:膝关节痛,包括滑膜炎,半月板损伤,上下楼疼痛的调理,髌骨移位,胫骨,腓骨旋转上下移位左右横移,脚跟移位(以上均可一次治愈)12;凡是人体骨骼有错位,以及引起的各种疼痛,都有方法调理,患者配合呼吸可瞬间复位,没有扳动调理全身骨骼。
13;各种常见病的调理方法,比如失眠,带状疱疹,牛皮癣等一些临床当中常见的疑难杂症。另外,我们会讲解一些肌筋膜松解术,对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疼痛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可用超微针刀和纯手法两种,总会有一种你能做的,俗话说骨正筋才柔,筋柔骨才正,一切疼痛经过整骨和肌筋膜松解基本没有搞不定的,所以说整骨加肌筋膜松解是治痛的绝配。
现在开始报名,到今晚截止,明天正式开课,还没报名的抓紧了,学费为,报名费,报到时算入学费,以打款为准,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欢迎老学员回来复训,全天授课加临床,谢绝空降。
本期还会给大家分享一次性治疗陈旧性骨伤的绝技和临床当中的一些经验!!!机会难得,请抓紧机会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