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achillestendinitis)
跟腱炎主要是指跟腱周围的脂肪组织、腱膜和跟腱下滑囊,因受到外伤和劳损引起的炎性改变。跟腱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伤科疾病,不仅在运动员中容易出现,普通人因为运动、行走、站立时间过长也会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变成慢性跟腱炎甚至跟腱断裂等严重的后果。
目前对于跟腱炎的治疗并无统一标准,西医学治疗如服用止痛药等容易引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慢性跟腱炎的成功率为67%~97%不等[1],但是有多种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跟腱断裂、术后疤痕大量增生导致的挛缩、神经受伤等;中医穴位保守治疗简单快捷,疗效好,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治疗跟腱炎的方法中十分必要。
针灸用到的穴位
祖国医学对跟腱病早有相关研究。跟腱炎系属中医“伤筋”范畴,《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筋有刚柔之分,刚者附于关节,能束骨;柔者互相联系,能滋润关节和稳定关节的屈伸活动。正常情况下诸筋各守其位,协调全身肢体活动。气血充足,则筋骨顽强和关节清利。若因跌扑闪挫、虚劳、风寒湿邪侵袭跟腱,破坏了“骨正筋柔”的常态,则造成本病。
早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五指筋挛不得屈伸候》就有记载:“筋挛不得屈伸者,是筋急挛缩,不得伸也。"治则根据:“以痛为俞”的原则对邻近的肾经循经进行取穴,以调和营卫,和谐脏腑,扶正祛邪为主,介于《灵枢·经脉篇》描述肾经:“起于小指之端,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太溪为肾经的原穴,大钟为络穴,外加肾经的复溜、水泉及膀胱经的昆仑穴,从而达到补肾壮骨,活血壮筋的目的。远部以任脉经为主,中脘、气海、关元,外加肾俞、命门,以强壮穴位为主,以补人体元气,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理筋按摩用到的穴位
方法一、
令患者仰卧,患侧裤腿卷至膝关节以上,小腿下方垫一小枕头。先用轻摩、揉捏、掌揉法对小腿及跟腱进行治疗,反复20遍左右,这时患者感到皮肤温热,浅层肌肉松弛。然后以较重手法对小腿肌肉进行推压、掌压和拳压治疗,力度要稍大,由浅入深,充分放松小腿深层肌肉,以达到解除痉挛、舒筋活血的目的。
方法二、
按压穴位治疗跟腱腱围炎,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首选穴位有承山、昆仑、仆参、申脉、太溪。首先以拇指指腹按压承山,力度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垂直按压,持续约10秒钟,然后逐渐放松,反复3~5遍,再依次对其余穴位作指压治疗,以达到舒筋络、活气血、止疼痛的目的。
方法三、
跟腱牵拉法,此法目的在于松解与跟腱粘连的腱围组织,解除粘连组织对分布于其中的神经、血管的压迫,跟腱的疼痛自然就会减轻。方法是让患者仰卧,小腿垂直于大腿,用力使患侧足背伸,使跟腱被动牵拉,同时用手指按压跟腱两侧的昆仑穴和太溪穴,有助于腱围粘连组织的松解。
跟腱周围炎的预防与调护
1、平时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的量和强度。
2、锻炼时穿的鞋子要合脚。
3、防寒保暖,避免风寒湿邪。
4、经常用热水洗脚。
5、已发生本病者,适当采取伤处局部冰敷、患肢抬高等(RICE)调护措施。
红茴香经络注射疗法
急性发炎时可给予冷敷,不宜推拿。慢性炎症可作局部按摩、红外线照射等法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按摩力度不可过重,尤其是对年长病患,更要小心。由于小腿肌腱的老化,攀附在跟骨上的附着力较差,外来的挤压可能造成肌腱剥离或断裂,引起小腿剧痛,更要特别注意。康复期间,可在鞋内加衬垫以抬高跟部,使跟腱得以休息。
除跟腱急性断裂外,凡属慢性跟腱损伤、跟腱周围炎均可行红茴香疗法治疗。治疗时应注意避免反复激素封闭治疗,以防发生跟腱自发性断裂。
俯卧位,踝关节下枕垫或沙袋,使踝关节稳定、舒适。
关元俞,肾俞,跟腱两侧阿是穴、太溪、足三里、昆仑、承山。
红茴香注射液1-2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1mI+生理盐水1-4ml)。注射药量:阿是穴红茴香注射液1-2mI,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1次,一盒药为1疗程。最后需要叮嘱患者常锻炼腓肠肌。
文献参考:
[1]MaffulliN,TestaV,CapassoG,etal.SurgeryforchronicAchillestendinopathyyieldsworseresultsinnonathleticpatients.[J].ClinicalJournalofSportMedicineOfficialJournaloftheCanadianAcademyofSportMedicine,,16(2):.
----------●差点让孟非离开岗位的「跟腱炎」该如何正确治疗
●不想在跟腱炎治疗的道路上绕弯路这几个雷区要远离
●鞋子穿不对,跟腱白遭罪。
●腿软站不稳,跟腱炎该怎么治?
文章仅供内部学习参考,文章内图片源自网络,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