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受伤了吗

看似单纯的紧绷或酸痛,除了可能是过度操练,也别忘了想想造成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是跑姿、肌力、还是柔软度?即便真的痛了,有时状况未必如你想得这样悲观,重点是要认识你的身体。

身为跑者,酸痛疲劳再所难免,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学习探索身体的极限,事实上训练的道理就是破坏而后重建,从而得到适应后更强大的身心;但若酸痛逾越到伤痛,那可就不为跑者所乐见,单纯疲劳或严重伤痛我想明显易判,但若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莫名痛楚,你会怎么处理?

本周训练日志的主题比较特别,来分享个人上周碰到的特别经验。

上周前的训练原本一切正常,身体虽然因为近期的差旅有些疲劳,但素质课表跑起来都还算游刃有余,于是周一即使寒冷,仍决定照表操课;不过一起跑后就觉得身体跟不上,动作与节奏都不到位,原定9趟的in-outmiles只跑了七趟,就因为小腿的紧绷感而收手,收操后紧绷感不见,傍晚慢跑、隔天恢复慢跑一小时也一切正常,就没太在意。

周三90%MP基础耐力训练时,一直觉得左脚脚底好像变薄了,足弓也似乎不太有力、脚掌迟钝,跑完预定课表后执行6趟轻快跑,最后一趟结束时周一的紧绷感又浮现,于是结束训练,收操、傍晚找防护员放松后一切正常,当下自觉是疲劳,所以决定隔天只做短距离恢复跑。

周四清晨下着大雨,在家中热好身后出门,一起跑就不对,左小腿内侧莫名地抽了一下,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法放心的痛楚,跑了2公里后疼痛感仍在,于是立刻停跑,回家上班途中走路小腿仍有痛感,但特别的是只要没有支撑的动作却一点感觉也没有、垫脚尖、旋转脚踝也一切正常。

到台北后决定先去确认肌腱与骨头没问题,想当然尔医生照表操课:「吃药-别动-涂药膏」,相信大多数跑者碰到这样的状况心都凉了一半,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不太像受伤,一来动作并未受到影响,二来静止状态下无红肿痛热,只有某些动作才有感觉,于是决定中午到宪哥的物治诊所二次确认。我个人比较相信懂运动生理、客户是运动员、或自己就有在运动竞技的防护员与治疗师,说白了点我觉得他们才能体会「切身之痛」,而非「纸上谈兵」。

就诊时依序进行动作功能评估、柔软度检测、患部触诊,我也详实地叙述最近的训练安排,以及不适症状发生前后的体感与想法,宪哥最后笑了笑说:「我觉得相当乐观啊」,告诉我这是腓骨外侧肌过于紧绷,造成胫后肌被下拉,为了维持步态,胫后肌只好更勤奋地对抗紧绷的腓骨外侧肌,在疲劳到一定限度后,胫骨后肌抗议了,代偿暂时失衡,于是在强度训练中造成骨膜与肌腱的摩擦拉扯,因而刺激痛觉感受器而造成疼痛。

简单来说就是疲劳的边缘,伤痛的临界点,身体告诉你该调整与矫正紧绷肌肉了,若再忽视就会受伤给你看;但,若置之不理光靠完全休息,或靠消炎药刻意抑制痛楚,紧绷与动作的缺点仍在,日后很可能又随着强度和训练量到一定程度后症状再度浮现,因而落入消炎、全休、退步、重练、又发作的恶性循环。许多跑者一有痛楚就视之为受伤,选择被动抑制与完全休息,而未仔细探究原因并积极处理、强化、与调整,日后只好反覆面对重复症状,最终代偿终于超越临界点而真正受伤。

左小腿外侧的腓骨外侧肌紧绷上拉,造成内侧胫骨后肌牵扯代偿。

回想造成这次状况的原因,我想一来是因为差旅延宕数周的恢复周,以及冬天素质课表大多顺向跑操场、没注意左腿放松与压力的关系;连带想起先前困扰一阵子的左躯干紧绷的问题,推测也是跑姿跑掉,左躯干过度支撑疲劳,造成左腿的动作不够流畅,小腿也只好负担更多的工而累积疲劳了。

上周三后安排了几天的恢复日,除了放松腓骨外侧肌,也透过内翻的动作活化胫后肌,不用任何内服外用消炎药,不适症状自然消失。

局部放松之外,这几天也安排截泳搭配滚筒按摩,舒缓不均衡的躯干和背部肌肉,游泳后也搭配冰热水浴,让小腿初期不适与紧绷的感受加速缓解。

面对疲劳临界点,我调整的原则是只要有感觉,就不勉强操练,所以这几天专项训练改以自行车与飞轮替代,分别着重于爬坡维持专项动作肌力,以及回转速维持节奏感和经济性;左躯干紧绷影响髋部和腿部动作的状况,在跑步时由于代偿与open-chain的运动型态而不易察觉,但换到自行车,穿上卡式踏板就相当明显,也趁此机会做个调整。

这次的经验要特别感谢铁人整复王焕文防护员与康富诊所蔡忠宪治疗师的专业评估与讨论,因为身体的警讯,顺带发现身体紧绷、与动作可以再精进改善的地方,真的是相当好的一次收获。

不痛不代表康复,会痛也不代表受伤,你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以及身体告诉你什么讯息。

转自:运动笔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wmi.com/tsszz/14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